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擦伤

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擦伤

概述:常见于颜面部较突出的部位,如颏部、唇部、颧部、鼻尖、额部等处与粗糙面的物体呈切线方向摩擦,造成表皮层破损或脱落,甚至可深达真皮浅层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

病因

病因:擦伤是伤部与致伤物粗糙表面呈切线状摩擦所致的皮肤表层损伤。在颜面部多发生于较高突的部位,如额部、颧部、鼻部及颏部等处。擦伤时,皮肤的表皮层破损,有少量渗血。由于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裸露,而感烧灼样疼痛,创面上可附着泥土、砂粒或其他异物碎屑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创面表浅,常呈点状渗血或散在的小片渗血,有时可见淡黄色血浆渗出;创面常有泥沙或其他不洁物附着;创面如果仅累及表皮层,仅有轻度疼痛。如果真皮层暴露者,则有明显的灼痛

并发症

并发症: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X线检查以排除骨折。

诊断

诊断: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
治疗

治疗:主要是尽早彻底清创。去尽创面内的泥沙等污染物,创面暴露,保持干燥,数日内可自行愈合。真皮层暴露者,渗血和血浆渗出较多,可在创面覆盖一层凡士林油纱,然后敷料包扎可减少创面感染机会。油纱的凡士林不宜过多,应使网孔有良好的通透性,使创面的渗出物容易渗到外层敷料中,利于创面干燥,避免感染。如果创面已感染,则需用高渗盐水湿敷,湿敷时局部辅以抗生素,有利于控制局部感染。
    对擦伤创面污染物的清除,一般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和擦拭,对泥土、砂粒等容易清除。但煤渣等有色异物被清除后创面有可能被染色,污染时间越久,染色越深,如不在清创中予以清除,则愈合后常遗留皮肤色素,严重影响容貌。对已染色的浅层组织,采用打磨皮肤的金刚砂打磨器磨去染色组织,可减少伤口愈合的色素沉着。如果擦伤创面是非水溶性的油泥等,则需用乙醚、二甲苯、丙酮等有机溶剂,方可去除油腻污染物。

预后

预后:

预防

预防: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